团队创始人简介
廖万能,中共党员,2021年1月硕博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十佳学术之星和优秀三好研究生等多项荣誉称号,主要从事先进材料制备加工技术与 装 备 研 究 。相关研究成果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多项。担任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等期刊审稿人。自发创办了“材料学网”共享服务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知乎、头条、搜狐、b站等等,依托自媒体平台,实现材料资源的共享。
团队及项目情况
团队成员共40人,涵盖了材料、机械、自动化、经济、外国语、工商管理等多专业,学科交叉协作创新、优势互补成果显著,成员间专创融合,分工明确,创新创业能力强,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丰富。
运营部:曹霖,工程管理专业,负责策划、运营、营销战略开发;
销售部:史灵驰,宣睿成,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负责销售与推广;
市场部:谢双良,金晓冰,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负责市场调研与分析;
开发部:葉蕾鸿,陈婧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负责产品开发与调查;
刘腾远,张博阳,计算机专业,负责技术开发与系统维护;
宣传部:张柯,会计学专业,负责产品设计与宣传;
张玉莉,工程管理专业,负责文案管理。
财务部:韩婧慧,国际贸易专业,负责财务管理;
材料学网发展故事
一念缘起创办材料学网,学术平台问鼎材料学界。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网创业团队利用专业学科优势,加持北科硕博能力,打造国内知名具有超高影响力的科研服务平台,获得海内外专家学者、各界人士的追捧与赞叹。如今已经毕业的他,带领材料学网团队,行稳致远向未来。
缘起:疫情求学路受阻,报国立志材网成
谈起创办材料学网的历程,廖学长激情澎拜,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创办以来的故事。疫情下过去的模式一下子被打乱,生活中打击的忙乱,日本封国而不得不搁置留学,毕业论文准备时间的不足,各种的不适应让学长不得已做出延期毕业的决定。在这段至暗时刻,学长不得已审视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有了更冷静的思考,因为对有着材料深厚的情感以及专业知识的加持,从而创立了材料学网。一开始的公益和试一试的心态,在每天分享一些论文写作、科研心得、实验方法等等之后,经过1、2个月的积累,廖学长的心态也开始发生转变,由一开始的随性到后来全方位的进行细致思考、统筹规划。
发展:蓝图已绘英雄聚,携手共进梦始成
但是公众号的创办一开始也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搞科研学术的要求需要十分严谨,翻译外文文章时很容易人名写错,或者单位写错,但是对方会很较真,要求一定要改回来。以及现在越来越敏感的媒体新闻可能会涉及违规、版权等问题,一开始,廖学长由于经验缺乏,总是会面临对方“找货上门”的情况,后来学长痛定思痛,经过多方资料的搜寻和规则的明确,最终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这也为材料学网之后的严谨、认真打下基础。廖学长刚刚创办材料学网公众号时,涨粉慢、推广慢、收效小,面对固定不变的粉丝和日渐忙碌的文章制作,学长一度陷入到自我纠结中。但是后来,对材料的家国情怀以及身边北科朋友、教授的帮助,廖学长重振旗鼓,通过不断地学习那些百万平台粉丝大号的成熟的知识,每天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并融入材料学网自身独特学术平台的优势,尽管过程枯燥无味,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最后经过多方的努力和取经,形成了现在的材料学网的独具特色的原创内容(基础知识、科研技能、新闻资讯、科技服务、数值模拟、论文写作等)、科技服务(材料购买、材料制备、材料分析检测、广告投递等),服务设备(共享有检测设备、样品制备设备、产业化设备共享),在网上的粉丝规模逐步形成,并深受大家的喜爱。
多种运营模式
展望:初心不变梦不止,脚踏实地战高峰
在这个过程中,廖学长也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很多人通过后台联系上廖学长,比如高校的研究生、本科生或者博士,以及国外的专家学者,廖学长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通过一个平台,把与材料相关的志同道合的人联系在一起,共同前进,无疑增加了廖学长的自信心和热爱。同样,廖学长身边的朋友也给廖学长以全方位支持,慢慢的,公众号由1个粉丝涨到1000,后来变成10000,再后来到现在的20多万,材料学网以专业知识和科研平台逐步走进大众视野,材料学网走出了自信且持之以恒的脚步。
随着材料学网的光芒逐渐显露出来,麻烦也随之而来。公众号待处理的信息量逐渐增大,但是廖学长始终没有找职业代理人,因为他认为没有形成完备体系的材料学网他是不放心交给别人的,尽管辛苦,但是初心不改、甘之如饴。与此同时,想要收购材料学网的人陆陆续续前来拜访,收购价格居高不下,甚至达到了30万元,这对于公众号来说,已是极大的价值肯定。但是廖学长置若罔闻,材料情怀浓厚,一心想要改变人们对材料的偏见,帮助材料走进大众视野,并提供专业知识、建立学术共享平台。现在,在廖学长的带领下,材料学网的专业性、针对性、科普性的学术平台已初见雏形,社会影响力可观。
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
廖学长对材料学网的未来规划是成为一个像科学网一样的专业材料智库,形成联合全国的专家库。材料学网作为一个线上平台,承载资源,传播影响,这是学长的初心也是团队正在前进的方向。作为一个虚拟的平台,具有极大潜能,可以汇聚无数的传播力量。目前,从信息源头到传播对象即受众已经有了实际拓展。在自己的领域深耕,在努力实现更大的正向影响力,创造更多价值。
“人生漫长,晴雨交加,但若是心怀热爱,即使岁月荒芜,亦能奔赴山海,静待一树花开,”这就是廖学长的真实写照,将热爱回报社会,并持之以恒,做出成绩。廖学长始终谦虚,从不沾沾自喜。面对已有成果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进一步寻求进步和突破,建立材料学网的网站,提供更多专业可视化的服务,发布视频号,图文结合、生动有趣、将材料逐步推向大众。现在材料学网在b站、抖音、知乎、头条、搜狐等各大平台已形成非常可观的黏性粉丝。廖学长同样注重回报母校,在北科将材料学网招收srtp和摇篮杯等创新创业大赛,为材料学网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
材料学网成就
在廖学长的带领下,不同的人因为同一个梦想而凝聚,为之努力。材料学网刚刚成立两年,粉丝已经30万余人,公众号头条平均阅读量达到将近8000+,总阅读量20000+,单个视频号最高阅读量达到10万以上,单个抖音号最高阅读量1100万以上,并持续增加,已经远高出同级别自媒体平台,用户遍布全国。
材料学网提供服务多样,包括原创内容(基础知识、科研技能、新闻资讯、科技服务、数值模拟、论文写作等)、科技服务(材料购买、材料制备、材料分析检测、广告投递等),服务设备(共享有检测设备、样品制备设备、产业化设备共享)。服务于中国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以及相应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和咨询在未来,一方面,服务好材料学相关专业人员,根据对专业用户的调研了解其需求为其开展精细化、特色化服务。另一方面,努力开拓大众市场,对大众的材料安全意识进行提高,提升大众对材料的认知。
材料学网的社会价值:
现阶段,在高校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员了解材料科学领域前沿成果、科研转化及产学研深度合作方式的过程中,由于传统平台周期长、涉及主体多、风险高,社会资本无法及时获取专业信息等,导致许多科技成果项目转化困难,难以满足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这就急需一个材料类具有权威性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对接。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基于材料学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和头条号等自媒体平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型服务。希望在相关账号不断的运营与宣传下,能够让具有核心优势的新材料相关一流学科,不断地碰撞出科研火花,增强对最新研究成果和产业前沿观点的宣传力度,实现科技和资本力量对接的新局面,加速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扩大信息的传播半径,实现更多媒体的合作共生,以增强信息的接受率,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信息增值的效果,推动材料行业的发展。
团队核心人物发言
项目组代表:现在各样的互联网平台有很多,但在材料领域全面、专业的多元化互联网平台却很少,我自身毕业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选择在材料领域耕耘,也是基于对材料专业的深度热爱,所以想要打造材料界具有影响力的“资源共享平台”,想让同样热爱材料专业、从事材料行业的人员能更好的获取知识,让材料相关的企业能掌握最新行业动态,用科研的方式去创业,加速产学研的转化。材料学网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这离不开每个成员的付出,希望材料学网一直延续,越来越好!
内容视频组代表:材料学是一个专业性强、难度高的领域,既要保持内容严谨性又要考虑到保持内容对粉丝的吸引度并非易事,有时候一篇内容需要反复修改斟酌,这过程其实挺磨人的。文稿翻译、文章编辑、视频剪辑等工作只有保质保量的完成,后期的运营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在这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的技能和知识,我也愿意为材料学网的发展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媒体运营组代表:一年多的接触下来,我逐渐发现了材料学网这个项目的诸多益处,它可以为科研人员带去更多的行业新发现,也可以激起一次次精彩的学术讨论,可以用图文视频为更多人普及材料学的进展,也可以为那些处于迷茫时期的人们推荐一份工作等等。刚开始由于缺乏熟练度工作比较艰难,并且想要在众多自媒体脱颖而出也绝非易事,但是因为团队每个人迎难而上,倾心付出,每一份力的沉淀积累才有了材料学网今天的成就,我们这个团队正一步步走向规范化,相信材料学网未来可期。